当前位置 >> 新闻资讯 >> 业内观点 >>

"地王"缘何消失

[ http://www.hafcw.org 来源:上海证券报 2008-07-31 05:54:39 评论条]

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,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;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,也是一个愚昧的年代。中国房地产业就在这样的矛盾与困惑中匍匐前进着。在大部分开发商眼中,房地产依然还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前景的朝阳行业,但是在难以回避的市场调整中,也需要有人为过去的愚蠢与疯狂进行反省甚至付出代价。

今年“地王”的消失就是证明。“开发商去年的疯狂拿地行为在今年出现了戏剧性的大转折,这其中是有逻辑关系的。”五合智库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毅指出,在房价加速上升时期,开发商的圈地行为提高了拿地成本,而目前融资渠道的进一步萎缩,以及销售速度放缓,均可能导致开发商的资金链紧张,加上未来市场不甚明朗的前景,流拍、退地成为合乎情理的选择。

开发商也开始自我总结。如近期曝出的不少房企内部邮件中,土地策略成为房企老总向部下灌输的重要“理念”之一。“土地储备不是稳赚的生意,也蕴涵高风险。在中国房企的发展中,土地一直是一个制约条件,因此加大土地储备一直是房企寻求连续发展的条件。但近三年来许多房企土地储备的动机是为了‘增值’而非开发,导致一个又一个‘地王’的出现。进入2008年后,地价下跌远远超过了房价,这不仅是房企资金紧张的结果,更是大家对土地价值的反思。”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表示。

“我庆幸原来的战略做得好,没有疯狂拿地,抢什么天价地块,做‘地王’,争老大,如今倒也自在,手中的项目基本结尾。如果现在再从头做这些项目,成本恐怕得翻上十倍。做民营企业,能活下来就是胜利。”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内部邮件中直言。

另一些开发商更已开始“修正”。如去年年底就开始批判“面粉贵过面包”现象的万科表示,2008年之后绝不拿“地王”,今年还将旗下东莞“地王”50%的股权转让给了广东宏远;又如上海、北京、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所的房地产挂牌出让项目中,涉及土地转让的明显增加。

“对土地市场的泡沫不能忽视。”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表示,土地作为房地产业的物质基础和房地产开发的前提条件,在房地产泡沫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因此若想控制房地产泡沫,还是要防范土地炒作、控制地价飙升,“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土地规划、出让、交易、管理制度,重点打击囤地行为、抑制过度投机炒作、防止非理性预期的产生。”

[加入收藏] [打印本页] [报告错误] [作者:未知] [浏览次数: ]
相关文章
图片文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招聘信息 | 友情链接 | 公司简介